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,墙上的警句提醒着准备离婚的人们
七莘路上的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大厅里人影寥寥,开单身证明的柜台前只有两三个人在排队;二楼离婚服务区气氛平静,等候者没有坐满6张双人沙发。律师
那块写着“楼市有风险,离婚需谨慎”的警示牌,更是没了踪影。1个多月前,这块警示牌的照片,不但上了多家报纸的头版,更是在网络和微博热传,成为房产调控新“国五条”引发的离婚潮的有力佐证——也像是个小小的讽刺。
离婚潮遍及全国各大城市
新“国五条”引起的扎堆离婚现象,不独发生在上海,而是遍及一线大城市。比如,北京3月6日一天离婚数高达1000余对,比平时多出一倍;天津市民凌晨三四点到婚姻登记中心外面排队等着办离婚手续;南京3月份登记离婚数4684对,是去年同期2.4倍。律师
略显疯狂的离婚潮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“今年2月我们共办理离婚244对,3月是574对,4月是358对。”闵行区民政局婚登科科长胡爱民手里的统计表,像个抛物线,3月份是顶峰。而随着3月31日上海地方细则出台,人们发现并不如坊间传言或想象的那般严厉,恐慌、猜测和疑虑,迅速消除,4月离婚数很快恢复到往常水平。5月2日,上海市民政局提供给本报的数据也显示这样的轨迹:2月全市办理离婚3277对,3月7080对,4月4364对。有报道说,宁波、合肥等地离婚潮也已悄然退去。
谈起那块引发热议的警示牌,胡爱民说:“我们看到那么多人还没弄清楚情况就扎堆来离婚,觉得有义务提醒他们,婚姻是神圣的,不要为了一些利益随便离婚结婚。”当时,他们在大厅里设了8块宣传板,包括婚姻法宣传、问题解答、资料提示等,但最终,只有“楼市有风险,离婚需谨慎”这块,被媒体拍照后广为传播。律师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,在新“国五条”面前,每个人都会算一笔经济账:如果离婚能有效规避自己因房产调控政策造成的经济损失,用一次假离婚作代价,也许是值得的。婚姻的红线,已经不能承受房产之重。而且,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,既指结婚自由,也包括离婚自由。再者,很多人也是无奈,但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,谁又愿意拿自己的婚姻家庭当儿戏?
只是,“生死契阔,与子成说,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,这是中国人对于婚姻最虔诚的态度。我们不愿看到的是,因为过于在乎利益,而一再降低道德、诚信的底线。
盼政策不“翻烧饼”更不折腾
各地婚姻登记中心的热闹,确切地说,是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末端显现。倘若我们的思考,仅仅停留在对婚姻的态度,把板子打在那些假离婚的市民身上,显然说不过去。律师
人们只是相关政策的承受者,是不得已而为之——个体力量无法对抗调控政策,只能用投机方式来减少损失。更应该问的是,政策的“指挥棒”有没有欠考虑的地方?
我们都知道要“不折腾”,这话可否这样理解,一是制定政策时,要一以贯之,不能自相矛盾,也不能常“翻烧饼”。还有就是,不要折腾政策的实施对象——老百姓,这也是以人为本。
最近一个典型事例,是今年年初的“闯黄灯禁令”。开始推出时,引来驾车者吐槽和不少媒体质疑,有关部门立即表示“暂缓执行”,既没有注意到更广大的行人的支持意见,也因为“朝令夕改”损害了法规的严肃性与政府的公信力。
因此,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法规措施等之前,尤其是那些涉及很多人利益、社会关注度高的,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对道德观念、社会秩序等产生的影响,少一点“关门立法”,多一些论证、听证。出台之后,留出一段观察期,出现不良后果及时修正。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陈耀东分析天津市民半夜排队办离婚的现象时,就特别提出:任何一项政策推出后,政策制定者都应该勇于面对现实,怀有一种纠错的勇气。律师
政策有漏洞,所以才容易被人钻空子。新“国五条”推出后引发的离婚潮再一次提醒:如果在制定政策时不注意倾听多方面意见,或者制定的政策不注意细节设计,一旦出台,难免出现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的尴尬。
新华社的一篇评论说得好:“警示牌还应写一条:离婚有风险,政策需谨慎。希望以后再有新政策出台时,考虑得周全一些,不要再逼得人们‘婚’招频出。”律师 |